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通讯员 张京伟
作为农业大市的烟台,在百舸争流的预制菜新赛道上,放出“大招”。
21日,烟台市政府办印发了《关于加快推进烟台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(2022—2025)》(下文简称《意见》),提出,充分发挥我市农业资源丰富、食品加工产业基础雄厚等资源和产业优势,做优做强“烟台预制菜”品牌,打造“中国预制菜产业名城”。力争到2025年,预制菜产销能力进一步提升,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。
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烟台将重点实施集群培育计划、企业倍增计划、技改提升计划、招引奖补计划、品牌培育计划等5项计划和强化组织保障、要素保障、服务保障、监督保障等4大保障。
另外,结合烟台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,《意见》还谋划提出了《烟台市预制菜产业重点推进项目清单》,集中推进“百万吨智能生物发酵项目”等20个重点项目,总投资约65.36亿元。
发展预制菜产业,烟台已经全面吹响冲锋号,全力竞逐新赛道,体现出抢新机、开新局的烟台担当。
预制菜究竟有多火?
预制菜,是指将各种食材辅以配料加工成成品或者半成品,经过简易处理即可食用的便捷菜品。因此被视为延长农业产业链条、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。
以莱阳永安食品有限公司出口的菠菜为例,没有经过深加工的冷冻菠菜出口价格,仅为预制菠菜出口价格的三分之一。正是看到了预制菜附加值高、市场前景广阔的商机,不少企业开始研发预制菜新产品。
同时,因预制菜方便、快捷且口味佳、种类多,非常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都市生活,因此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青睐,产业发展火热。
在疫情经济、宅家经济的推动下,预制菜产业更是持续升温、快速发展。
今年“双11”期间,天猫平台的预制菜销售火爆,成交额同比增长约2倍以上。京东销售情况显示,2022年1月-10月,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170%。
数据显示,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400亿元,同比增长18%,未来3-5年有望突破万亿。
预制菜产业的新风口,引得各地餐饮企业纷纷布局。企查查数据显示,自2011年至2022年,全国预制菜企业注册数量由不足2000家增长至7万多家。农业大省山东省以8500家预制菜相关企业位居全国第一,其次是河南、江苏和广东。全国39家预制菜概念A股上市公司山东省独占7家,包括烟台的春雪、龙大、双塔。
因看好预制菜产业的未来发展,广东、山东等多地相继出台预制菜产业行动计划。今年3月,广东省出台《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》,是全国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政策。5月,广东省又在全国率先建立预制菜领域省级联席会议制度。
今年11月,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推进全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,围绕建强全产业链、拓展多维市场、构建标准体系、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明确了16条具体措施,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在省内,潍坊、德州、淄博、日照、青岛等地也纷纷出台相应支持鼓励政策。
随着各地纷纷入场,预制菜这个万亿级新赛道更加火热。
烟台有实力有底气
作为农业大市,烟台发展预制菜产业,有实力、有底气。
看现实条件:作为农业领域改革开放最早、产业融合发展起步最早的地区之一,烟台既是全国知名的水果之乡、水产之乡,也是全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最强的地级市之一。烟台苹果、莱阳梨、大樱桃、海参等农特产品驰名中外,农产品出口占全省的1/5、全国的1/20,居全国地级市首位。烟台苹果品牌连续13年蝉联中国果业第一品牌,烟台水产品出口占全国的1/15;全国5家白羽肉鸡上市企业,烟台独占4席;粉丝产量占全国的82%以上,鲁花花生油、欣和调味品享誉全球。
看历史基础: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烟台成为全国仅有的五个“中国食品名城”之一,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5家、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5家。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农业企业139家,农字号上市企业15家,7家企业上榜2021年度山东特色优质食品目录。食品产业成为烟台五大过千亿产业集群之一,为发展预制菜产业积累了丰富经验,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站在预制菜的新赛道,烟台已提前蓄力发力,努力构建高效协同的预制菜全产业链体系,全面配套物流、仓储、包装、电商、金融等服务功能,辐射带动区域内农产品生产、加工基地,打造全域预制菜产业集群。
为此,烟台将预制菜产业纳入全市重点产业链培育管理,将春雪、龙大、仙坛等3家企业作为链主企业。同时,高标准建设绿色优质原料基地,以建设规模化、标准化、专业化原料基地为牵引,带动粮食、果蔬、畜牧、水产等种养产业资源整合,支持预制菜企业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,夯实预制菜产业发展基础。
目前,烟台已稳居全省预制菜产业第一梯队,跻身全国前列。全市预制菜相关企业1200余家,其中规上企业37家,拥有春雪、龙大、鲁花、欣和、喜旺、蓝白等一大批全国预制菜相关知名品牌。2021年,全市预制菜生产总值为80.99亿元,2022年,有望突破100亿元。据烟台海关统计,今年前7个月,烟台预制菜产品已实现出口20.6亿元。
提到预制菜,就不得不提到莱阳。莱阳食品产业集聚程度高、研发能力强、市场布局广,有鲁花集团、龙大集团、春雪集团、天府集团等“国字号”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,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367家。“莱阳造”预制菜产品已出口至亚、欧、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,年出口额6.4亿美元。目前,莱阳正在全力推进总投资200亿元的国际绿色食品城项目,打造全国绿色食品创新产业示范区,力争3-5年内招引线上线下商户2000家、平台交易超千亿元。
烟台发展预制菜产业,可谓顺时顺势。
用真金白银抢占“风口”
今年以来,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批示,要抢占行业“风口”,加快推进烟台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21日,烟台版《意见》正式印发,在预制菜产业版图上树立起“烟台地标”。
根据我市实际情况,并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做法,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起草了《意见》,先后于今年6月、8月、9月、10月,四次征求并采纳了17个部门意见。
《意见》参照了已经出台的《烟台市农业产业发展激励政策十三条》《烟台市实施企业倍增计划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(2022—2025)》《关于推进全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等政策内容,提出到2025年,预制菜产销能力进一步提升,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。
——实施产业集群培育计划。创建“一园一区”工程,力争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发展、建设水平领先的预制菜产业示范园(县)示范区(镇),在加工服务、设施装备、品牌建设、细分行业等领域发挥引领示范效应。通过市级批准认定的“一园一区”示范创建项目,市财政给予500万元奖补,并推荐申请纳入省“十强”产业“雁阵形”产业集群,争取予以政策支持。
——实施企业倍增计划。对龙头骨干型倍增培育企业,4年内产值年均增幅不低于20%且年度增长超过20%的,市财政按照当年产值增量的1%最高500万元予以奖励;对高成长创新型倍增培育企业,3年内产值年均增幅不低于25%且年度增长超过25%的,市财政按照当年产值增量的2%最高300万元予以奖励。加强特色及小微企业培育扶持,全面构建“个转企、小升规、规改股、股上市”梯次发展格局。对由规下首次升为规上的预制菜企业,市财政给予专项支持,分3年给予最高20万元的奖励,首次奖励10万元,第二、三年仍在统计部门联网直报库的规上企业每年分别奖励5万元。
——实施技改提升计划。依托龙头骨干企业,建立重大项目“四张清单”动态管理体系,全面支持企业技改升级。通过培育和引进预制菜装备生产制造企业,加快预制菜生产关键装备的自主设计创新、制造工艺和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升级,提高预制菜装备集成制造能力和产业服务水平。预制菜企业新上或技术改造、符合产业政策支持发展方向、投资2000万元或设备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,按照设备投资5%、其他投资1%的比例给予补助,单个项目不超过1000万元。
——实施项目招引奖补计划。围绕预制菜产品研发、标准化生产、贮运流通等领域招大引强,紧盯国内外预制菜行业龙头、隐形冠军、瞪羚企业等,加大招商引资奖励力度。对新招引年度投资过5000万元的预制菜产业项目,按照实际新增投资额的5%给予来烟投资的市外企业(投资人)奖补,单个项目不超过1000万元。对重点企业、重大项目,按照“一事一议”原则给予扶持。
——实施品牌培育计划。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,加强与自媒体平台合作,通过举办预制菜大赛、研讨会、论坛,组织有关企业到北上广深等国内一线城市举办招商推介会、新品展示会等,强化宣传推介,打造一批“网红”预制菜品。整合资源,统一标识、统一包装,集中优势打造“烟台预制菜”公用品牌,争创“中国预制菜产业名城”。加大预制菜品牌主体培育力度,对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、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重要展会上获得金奖的给予15万元奖励;对成功入围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的给予10万元奖励;对成功入选“好品山东”的给予5万元奖励。
归纳起来就是说,各级政府财政将拿出真金白银,从项目奖补、企业奖励、技改补助、投资奖补、品牌培育、金融扶持等8个方面,对企业、项目进行资金支持和奖励奖补,让相关企业切实享受政策红利。
《意见》的出台,让烟台发展预制菜产业步履更稳,信心更足,动力更强。